戳我继续看全文

柜子外面灰尘很多,一会擦一擦就直接能用了。反正一路背过来的物品口袋够大,

整个放在柜子里就行,等有时间再慢慢整理就是了。家里带来的锁头和钥匙,

就先不拿出来了。一个屋子两个大柜子,好几个女孩一起用的,她没那么自私。

再说这些带来的物品不拿出来整理,也正好掩饰她无穷无尽的物资。

和正打扫卫生的知青们打了声招呼,华章就出门找干草了。与老乡问了路,

又问了垫在炕上什么草最合适。找人借了镰刀,她就赶去了河边的芦苇荡。那边植被茂密,

现在刚刚入秋,很多野草也都枯黄晒干了,省去了晾晒脱水的时间。不止砍了自己用的,

华章还尽量多砍了许多。直接用河水冲涮了一下,又趁机取出系统里,

粉丝们打赏的驱虫水撒均匀,再用长一些的草当绳子一捆捆扎好。背回去的是自己用的量,

剩下的也成捆扎好放在原地,打算回去让其他女知青过来取走。不偷懒,能帮把手就帮把手,

这是宋华章自身的处事原则。再说这么做也许能在女知青里赚些亲和度。回去路上,

更是笑眯眯的和碰到村民打招呼。大队长也在其中,他也不是完全不管知青们的。

之前脾气一上来确实有些说重了话,但是也有些被气的狠了。队里每年都会来一些知青,

没有一个像那个刘雅一样,不说她两句难保以后会更过分。现在看着和他打招呼的女娃娃,

白白净净笑脸迎人。还有背着挺大一捆干草往回走,心里也不那么气了。

再看华章背着的干草,捆得还挺结实。一路从河边背到村里也没有散开,是个会干活,

有脑子的。心下一动正好就顺嘴聊了几句。“你这小娃娃年纪不大吧?几岁了?

”“大队长好,我叫宋华章,马上14岁了,从辽市来的。”听到年纪,

大队长王大力脸色彻底变了。“这么小?你家大人知道你过来吗?别是偷跑出来的吧?

”宋华章看他脸色不对,连忙解释。“大队长,我都上高中一年级了!

”“我家里爸妈哥姐都是工人,我三哥还是个当兵的!”“这次来咱们兰旗大队,

我家里人很支持我。”看周围的村民多,宋华章觉得这正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听说我分到了咱们队里,我家里人还说分到了好地方。”“我们哪儿都听说,

咱们大队的社员非常有思想,组建了自己的大队生产作坊。”“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还减少了国家的负担,我父母可放心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更何况还是一个没满14岁的,城里小孩说的赞美。这让大队长王大力美滋滋,

又自豪感爆棚。再说这孩子确实说的没毛病,他们队里自从建了两个手工作坊,

也接到过上层的多次表扬。越看这个小宋知青越顺眼,顺便就把队里也招知青,

进作坊的消息告诉了宋华章。只是招工要求手巧干活麻利,作坊的活计是万万不能马虎的。

不会的可以跟老知青,或者老师傅晚上下工时学习学习。但是一个星期内,

如果学不会做的不合格,也就没有这个资格了。谁也不能为了你得个好活计,

没完没了的教你不是?华章很惊喜,还真是年纪小吃香啊!尽量让自己笑容傻气一些,

甜一些,看着无害并且更显的年纪稚嫩,把大队长的嘱咐一一应下。

到了知青点大屋子时也没有藏私,这些也是大队长看她长得乖巧,嘱咐她说给知青们听的。

学会学不会的也要看个人本事,华章没必要当那个小人。谁都不说的话,

大家知道了对她也没有什么好处。一边把洗刷好的干草,晾在院子里的木架子上。

跟他们说了,河边还有她割好捆好的草。又不厌其烦的嘱咐他们,最好都洗刷一下再背回来。

想到刚刚大队长说的话,也跟这些人透露了编织作坊,和木工作坊招工但要考核的事儿。

每一项事情都办的干脆利索,年纪也小,这让新来的陌生知青们对她也友爱了起来。

男女知青们马上就都干劲儿十足,原以为过来要马上下地干活的,

没想到这兰旗大队真是来对了!这往夸张了说不就是城市子女变农民,又从农民变工人了吗!

就是这小宋姑娘还是年纪小了些,要他们就该问问福利待遇,工资之类的了。

华章可不知道他们这些人的想法,就是知道了也没有什么可生气的。八字还没一撇那,

这么早就惦记着工资福利,谁又真能保证全能选上那?但有了新奔头,

大家气氛也没那么压抑了,都打起精神头规整起屋子床铺来。

晚上老知青叫他们吃了顿新人饭,新老知青对互相都有了一个大体印象。老知青告诉他们,

明天开始到下个月初,才是他们知青发粮食和工钱的时间。

这之前他们的粮食要先借用村里的,等到发了粮食补助和工钱再还给队里。

而且明天开始大家一起下田去浇水,上山打野草藤条,简单分配了下任务,就开始吃饭了。

其实饭菜也不可能很丰盛,大米白面更是别想了,但是玉米面粥煮的很浓稠。

华章感觉筷子放进去不会马上倒下来,其他的主食还有蒸熟的玉米和红薯土豆。

野菜蘸酱算是80年代以前,典型的东北餐桌吃食了,还有芥菜腌制的咸菜切成了丝。

最豪华的当属河里打上来的三条鲤鱼,华章不会看斤数。有两个巴掌那么大的鱼,

用大酱、白菜、宽粉、黑木耳炖的东北菜。说难吃那是真没良心,这铁锅炖鱼也就在东北,

用东北大酱炖煮才有这个滋味。装鱼的是个大盆,单这一个菜就把餐桌显得丰盛了。

有些知青家里生活并不好,这种铁锅炖鱼都算标准的大菜了。没看在火车上下来,

包袱里还有余粮的也没几个人。在城里吃的也是有数,这个年代每家每户孩子都很多。

一两个娃娃那都算是少数,多的七八个孩子的家庭大有人在。这还是只算了家里的成人,

那些孩子大的要结婚的也生了小的。大大小小十多口人一起,

挤在10~20平的房子里住的,全家跟叠罗汉一样的大有人在。

更新时间:2024-05-29 09:43:45

查看完整章节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