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我继续看全文

两边靠着墙各放着两个大木柜,拼凑一起,倒是能当张床睡,还挺宽敞的,

中间留一过人的过道,一边是大妹、小丫头睡,一边是小天,他过去坐到一边,

道:“你们就睡这儿?”小丫头过来,左脚蹬右脚,把沾满泥的鞋子脱掉,麻溜爬上了床,

还拍了拍床铺,道:“大哥,我和姐姐睡这边,二哥睡那边……大哥以后就和二哥一块睡,

姐姐,好不好?”小脑瓜仰着,眨巴着大眼睛,一脸希冀的看着她姐姐。

石雨看着她这倒霉大哥,道:“既然你回来了,我们就回自个家住。

”石强道:“这里住着不好?”“好什么!”石雨哼道:“刚你不都看到了,自从爹走后,

我们三个就搬了过来,吃饭从没上过那张八仙桌,饭不敢多盛,菜也不敢多夹,

小天都已经上学年纪,书没得读,还要每天去外面捡废品,你看看他,这像什么样子?

”“姐,我没事的!”石天很懂事道:“反正我……我也不喜欢读书,我也念不好!”“屁!

”石雨训斥道:“你小学一年级时,不还得过三好学生,老师还夸你呢,不喜欢读书,

你三天两头跑学校去干嘛?”“我……”石天有些窘,“我捡瓶子去!

”然后又气馁道:“姐,我就算想读,大伯母也不会同意的,你不也是一样,读书这么好,

也不念了,我是想帮你……大哥!”说着看向他大哥,道:“其实姐姐最累了,

每天做不完的家务活,有时还要去居委会那边开的裁缝店干活,就这样还要经常被大伯母骂,

我也不愿意住这儿,去我们自己家好。”“说这些干啥!”石雨道:“没大伯,

大伯母一家照顾着,我们三个怕是早就饿死了,哼!”这话对着石天说,矛头却是对准他了,

不过他没反驳,该,他大妹骂得对。石雨继续道:“本来我就想搬回自己家去,但是大伯,

还有街道办居委会他们说,我们年纪小,都没成年,不允许,现在你回来了,你去跟他们说,

能回家就好,其他你不用管,我会照顾好弟弟妹妹,我能养活他们,你……你去哪里都随你。

”石强叹口气,他这大妹对他怨气太大了,点下头,“好,就按你说得来!”“姐,

大伯母不见得能愿意!”石天插一句,又道:“我们住在大伯家,就我们三个的花销,

就是饭钱,并不大,姐你每天还给干家务活,又去裁缝店上班,还有些收入,我每天捡废品,

也能有一些,还有咱家房子租出去了,这也是收入,加起来不少了,咱一走,

你说大伯母能愿意!”“呵!”石强诧异了,还真是小瞧他这弟弟了,这么点年纪,

里面事儿看得清楚透亮,就这脑瓜子,以后读书绝对不会差的,夸一句,“小天,

懂得挺多啊!”石天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大哥,你说这咋办?”“没事,

交给你大哥来!”“你可别乱来”,石雨警告道:“大伯母虽然不待见我们,但我也能理解,

我们都是感恩他们的。”“我明白”,石强道:“你大哥我也不是什么野蛮人,

会好好跟大伯他们商量的,不过咱家这房子租出去了,一时半会也腾不了啊。

”“租户就租到月底,大伯母这几天一直在找新租客,你得抓紧了!”石强点头,

看着他大妹,道:“小雨,你这打听得挺仔细,是不是‘早有预谋’,就等我回来呢?

”“才……才没有,谁要等你!”石雨脸都红了,说不关心她大哥,那是假的,

先前都是天天掰着手指头算人出狱时间,屋里没待,跑出去了。这丫头,还跟过去一样,

一紧张立马红脸。————时间到下月1号还有十来天时间,这几天只能暂住大伯家了,

第二天便先去管辖地派出所把户口给办理了,折腾了一个上午才完事,回到大伯家,

见大妹又在洗衣服,又是满满一大盆,过去看了看盆里衣服,

道:“这些好像不是大伯家的衣服吧,哪里的?”“裁缝店拿过来的,洗了也能赚点钱。

”“我来帮你吧!”捡了边上一小板凳要坐过来。“不用你”,石雨道:“你真要帮忙,

把咱爹的抚恤金去要回来。”“你去把资料拿给我,我现在就过去!”石雨便起身,

湿漉漉的双手在胸前挂着的围裙上擦了擦,进了屋把一些申请抚恤金的资料给拿过来,

道:“你去了厂里好好跟人说,人家要拒绝了,你也别犯倔,骂人,更不要动手打人,

不然你这么一闹,这钱更要不回来了。”“好,我知道!”石强接过资料给收好,挺无奈,

咱俩到底谁是哥,谁是妹?“我一定会好好跟那边商量的!”心里却不这么想,

他爹因工死亡都两年多了,因为是临时工性质,就赔了五千块钱,按眼下的工资标准,

普通工人一月也就两三百,不少了,但钱不能这么算的,这可是一条活生生人命,

就赔5000?就这样,要了两年多,还一分没给,这他娘不就是欺负人嘛。还好好说,

这是把他们当软柿子捏了,越好说话,低声下气,人就觉得你好欺负,压根不当回事。

拿了资料便出门了,他爹生前是在县城一罐头食品厂上班,就是普通的车间临时工,也不远,

在城东那边,坐公交过去三四站就到了,半个来小时到了罐头厂,门面挺大,

浦阳罐头厂可是国有企业,在八十年代最红火时,员工有近千人,

还是国家外贸部定点的出口加工企业,销售额达到五六百万,这可是相当了不得,这销售额,

搁后世,那就相当于五六个亿。只是时过境迁,任何事物,包括人和公司,

总有波峰和低谷的,随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逐步接轨,过去吃大锅饭,点对点销售,

压根没有自身的对外销售渠道等国营通有的毛病,便显现暴露出来,跟不上时代改革的步伐,

结果可想而知,最终的结果唯有倒闭、破产了。

更新时间:2024-09-12 18:33:06

查看完整章节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